保守主義的價值核心是「穩定的社會」,但構成穩定的價值觀不一定非得是基督教、白人、父權、異性戀。重點是,保守主義追求的是「漸變」而不是「突變」或者「不變」,這個手段與過程本身就是一種極度關鍵的價值觀。
美國價值正在轉變,而其瓦解的速度是否快於重建,決定了中短期內美國是否會先從全球霸主退位。
美國價值走到轉捩點其實也反映出,美國追求經濟成長、政治民主,反過頭來又會改變他們的價值核心。沒有什麼政治體系可以像生態瓶一樣,維持一個自我循環、永恆不變的系統,時間久了,一切都會變。追求不變,說真的,我認為比追求突變還要更不切實際。
我同意,價值觀是一個文明是否強盛的主因,但看看《槍砲、病菌與鋼鐵》,影響並構築一個文明價值觀的,跟地理風土、技術發展、疫病傳播都有關。精神會影響物質,但物質也會建構精神。現在美國年輕人價值觀的改變,難道不是現實世界改變之後帶來的結果嗎?
共和黨如同所有保守派政黨,會以好幾個世代的時間,緩和地接受民主黨提倡的「進步」價值中的一者或者數者。不是所有的進步價值都會活下來,但一定有些價值會活下來。我認為自由派的行銷手段,本來就是用一些當下比較不誇張的想法包裝一些誇張的想法,說穿了就是搭售。但就如同世界上所有的搭售策略,會綁在一起,一定有些是垃圾。
對於美國而言,比起失去基督教(或者精準說是新教),我認為更嚴重的是失去信仰。新教整體而言本來就是相當保守主義+現實主義的思維,對於經濟發展而言就是極端有利;但反過來說,是不是一定要用新教包裝保守主義+現實主義才能發展經濟呢?並非如此。失去信仰則完全是另一個層級的問題,當賺錢本身成為目的而非手段時,人心會無所依靠、陷入空虛。看看美國憂鬱症比率,看看槍殺案比率,這種迷茫與困挫,長期而言才是更大的問題。
不過喔,我個人是認為不用煩惱美國啦,畢竟瘦死的大象都比柴犬(?)大。現在全球都有反全球化、反物質的趨勢, 美國怎樣都不會是受到這件事情影響,因而衰退最厲害的國家。強弱是比較的結果,至少我們還看不出「短期內」有誰有機會真正取而代之。
我一個學弟說的很棒,接下來的總統大選結果,不是保守與自由的方向之爭,而是看美國短期內要把俄國還是中國當成對手。但我是覺得,以不是不可能對成二對一的局面啦,只是誰是那個一,還不好說就是。